武進新聞網訊(記者 朱夢琪)今年以來,武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市“532”發展戰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一園一城一示范”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產業優勢持續鞏固
制造業優勢持續鞏固。規上工業預計全年完成產值5500億元,九大重點產業產值規模突破2700億元,智電汽車、工業機器人、石墨烯等新賽道產值均增長超30%。
項目招引成果顯著。成功招引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9個。創新開展“133”項目推進模式,省市區三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5億元,219個項目建成投產。
企業發展量質并舉。恒立液壓、新譽集團、萬幫數字能源摘得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快克股份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星星充電入選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新增省級智能工廠4家、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范試點企業20家、省級星級上云企業151家。
創新能級不斷躍升
創新園區錨定航向。中以常州創新園成為領航國際創新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大灣區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武進國家高新區創成省級智慧園區,“一車一人一芯”產業名片愈發靚麗。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加快平臺升級,細胞治療研究院4個院士級項目完成注冊。武進綠建區建成長三角碳管理體系研究院、長三角綠色建筑與韌性城市技術聯合創新中心。
創新主體迸發活力。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35家,新認定獨角獸企業1家、潛在獨角獸企業6家、瞪羚企業40家。
創新人才加速匯聚。武進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率先啟動長三角青年發展友好型示范城區、長三角青年創新創業港建設。
統籌融合煥發生機
“兩湖”創新區建設全面起勢。簽約項目達267個,計劃總投資1150億元?,F代化綜合立體交通框架全面拉開。“兩湖”創新區規劃展示館、西太湖醫院、萬麗酒店等投用。
城鄉面貌日臻美好。長溝河片區城市設計發布,溝南片區城市更新有序推進;13條精品街道全面創成,18個星級菜場全新升級,8個老舊小區全方位改造。武進入選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名單、創成江蘇省第一批“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市、區)”。
生態環境更具品質。武進創成國家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榮膺中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二名。
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民生保障持續強化。十大類民生實事項目高質量完成,“十個吾有”民生品牌持續擦亮。新增就業崗位10.8萬個,建成全市首家“就業驛站”。發放慈善救助資金、社會公益事業補助資金6356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約5795萬元。
社會事業協調共進。教育資源更顯公平,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6325個,集團化辦學3.0版本全面啟動。醫療資源更趨均衡,武進人民醫院創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前黃人民醫院病房樓等3項工程竣工投用。“一老一幼”全面提標,新增省級普惠托育機構2家、省級示范托育機構1家。
社會治理持續深化。統籌推進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和安全生產大檢查暨百日攻堅行動。持續推進“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累計出清提升企業810家,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5175畝。
黨建引領充分釋放
旗幟鮮明堅定政治立場。區委常委擔任“領學員”深入基層開展宣講近30場,啟動“聽吾說·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萬家”活動,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持續鞏固意識形態陣地。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集中學習研討15次,中央、省級主流媒體正面報道全年共計2000余次,兩部影視作品榮獲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不斷夯實基層組織基礎。掛牌成立全市首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校和黨群服務中心,聚焦城市、農村、機關、“兩新”等各領域,切實提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基層治理、促經濟發展的實效。
常州經開區發展亮點紛呈
緊扣“蘇南智造新高地、開放融合先行區”定位,開展“勇當先行突破年”活動,一體推進“工改”“村改”“股改”。園區更新加速推進,首輪9個項目加快建設,獲批全省首批產業園用地整治提升試點。
股改上市成績亮眼,哈焊華通、祥明智能成功上市,4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產業轉型深入推進,確立“四特三新”產業新定位,軌道交通產業孵化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級專業孵化器,綠色家居產業示范園區入選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獲批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數字化轉型提升試點。東方新城建設成效顯著,東方數字經濟產業園等10個項目竣工交付,科技金融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地標建筑高標準建設。
“一園一城一示范”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責編: 莊恩慧